'没有快捷的通讯,没有时速百里的快铁,没有彩色的照片,只有矗立路旁的公共电话,载满人的巴士在柏油路上缓缓而行,还有更纯朴的情感。’
醒来后,脑海还残留着那最后一行字, ‘你就是我的阿尼玛’。 然后身体自动地去播了尾崎丰的‘I Love You'。听着,九十年代的画面出现在我脑里,我也算是经历过只有公共电话,只有巴士的年代,虽然是在我很小的时候,好像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有手机了,还是大型的那种。
那个年代的感觉跟科技发达,资讯一秒传遍世界的现在,很不一样。说不上来,那个年代给我较安静的感觉,依稀还记得幼稚园放学的下午,跟妈妈撑伞在煦日下走路回家,搭巴士跟妈妈从菜市场回家。好像我的记忆都关于回家,看来在我潜意识里,我喜欢回家。也许是因为有这样的记忆,才会觉得九十年代,或更早以前,人们的情感比较真,比较纯朴,比较憨厚,也比较会包容。不管这是不是真的,总之人的情感应该就是要那样,互相包容和体贴。我想,蔡智恒写阿尼玛时,就是想描述这种情感吧,一个坐着的高中女孩看到站在拥挤巴士里的男孩的窘境,主动要求男孩把书包和袋子先给自己。
看蔡智恒的书也有七年了。终是会废寝忘食,爱不释手,手不离卷,看得天花乱坠,一看不可收拾。呵呵,太夸张了。记得中三时,坐在车上看着《亦恕与苛雪》还是《孔雀森林》,一路直到家。然后不知不觉,我修完大三了。这个暑假,又让我透过《阿尼玛》重温蔡智恒的幽默,我觉得他总是在小说里把自己隐约展示出来,比如会跳舞,会煮咖啡,养狗,应该也听些日文歌,喜欢花吧。‘如果两个人在一个时间点和地点,错过了,那么就算他们在许久后相逢,也只能让心中的遗憾得到安慰或治愈,而无法再次走在一起了。因为有些情感只能在那个时间,地点才能迸发,错过那段时机,那情感也随之殆尽。’蔡智恒的小说常会带出这个信息,是否他亲身经历过而感同深受?不管怎样,我觉得那是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