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4 December 2013

活着 呼吸着

今晚看了'同谋'。故事的最后,他看完小时候父母帮他庆生的影带,开始收拾房子。他收拾房子的画面是最后一幕,让我很感触。脑海只有一句话-生活还是要照过的,还是要过的,这是人生。也许我们太幸福 太幸运了,才会这么想。

因为还活着,不管什么样的过去,日子总是得照过,因为活着。

Thursday, 7 November 2013

在被单里

感觉只想听见自己的呼吸。要安静。要空空的。就这样生活着

Monday, 29 July 2013

纯朴的世界

'没有快捷的通讯,没有时速百里的快铁,没有彩色的照片,只有矗立路旁的公共电话,载满人的巴士在柏油路上缓缓而行,还有更纯朴的情感。’

醒来后,脑海还残留着那最后一行字, ‘你就是我的阿尼玛’。 然后身体自动地去播了尾崎丰的‘I Love You'。听着,九十年代的画面出现在我脑里,我也算是经历过只有公共电话,只有巴士的年代,虽然是在我很小的时候,好像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有手机了,还是大型的那种。

那个年代的感觉跟科技发达,资讯一秒传遍世界的现在,很不一样。说不上来,那个年代给我较安静的感觉,依稀还记得幼稚园放学的下午,跟妈妈撑伞在煦日下走路回家,搭巴士跟妈妈从菜市场回家。好像我的记忆都关于回家,看来在我潜意识里,我喜欢回家。也许是因为有这样的记忆,才会觉得九十年代,或更早以前,人们的情感比较真,比较纯朴,比较憨厚,也比较会包容。不管这是不是真的,总之人的情感应该就是要那样,互相包容和体贴。我想,蔡智恒写阿尼玛时,就是想描述这种情感吧,一个坐着的高中女孩看到站在拥挤巴士里的男孩的窘境,主动要求男孩把书包和袋子先给自己。

看蔡智恒的书也有七年了。终是会废寝忘食,爱不释手,手不离卷,看得天花乱坠,一看不可收拾。呵呵,太夸张了。记得中三时,坐在车上看着《亦恕与苛雪》还是《孔雀森林》,一路直到家。然后不知不觉,我修完大三了。这个暑假,又让我透过《阿尼玛》重温蔡智恒的幽默,我觉得他总是在小说里把自己隐约展示出来,比如会跳舞,会煮咖啡,养狗,应该也听些日文歌,喜欢花吧。‘如果两个人在一个时间点和地点,错过了,那么就算他们在许久后相逢,也只能让心中的遗憾得到安慰或治愈,而无法再次走在一起了。因为有些情感只能在那个时间,地点才能迸发,错过那段时机,那情感也随之殆尽。’蔡智恒的小说常会带出这个信息,是否他亲身经历过而感同深受?不管怎样,我觉得那是对的。


Monday, 3 June 2013

黄瓜开始的缘分

“要黄瓜吗?”
“啊?噢 不用紧”   **"
........
“帮我吃一条吧,买太多了,很重耶”
“umm...好。吧。”

去西安,说真的,去之前没有很兴奋。
很大原因应该是,我只身一人去,有点孤单。
然后,第二天,还是踏上了华山,下着雨的天空,和天空下背着超重背包的我(因为不放心把电脑等等放在旅舍),没有了言语,没有了分享的喜悦,只有一颗安静的心,和到处溜达的眼光。











很高兴的,认识了一个在南京上学的朋友,而开场白就是,要不要吃黄瓜啊?呵呵
在这里要纪念和她的友谊,也要谢谢她,让这趟华山之旅印象深刻了,也多了交谈,分享带来的食物,讨论着路线;也有了更多的笑容,这是肯定的。一个人的话,不会一个人一直带着笑容爬山吧,神经病么?哈哈

很珍惜这个缘分啦,虽然是一天之缘,但是在这24小时里(从第一句话到说再见真的差不多是24小时),经历了很多,有没水洗手脚的窘境,有仿佛走不完的‘山梯’,有看不到日出的失望,有爬了两步就不敢爬的云梯,有走过长空栈道的成就感。。真的一起经历了很多,仿佛就和她认识了很久。

华山,不会忘记的遇见,藏在心里的激动、感激、珍惜、依依不舍。
停笔了。





Monday, 4 March 2013

人说 时间能治愈伤口 心里的伤
我却有一个伤口 我想留着
不是留着伤疤 而是淌着血的伤口
不绝的痛 让我每刻记住你

人说 要好好待身边的人 以免没机会
我深刻体会了 深深 深深 感受 体会了
像我这样 只能对着躺在心里的轮廓
说着无尽 无用的话
真的无用了

想你了 姐
原谅我
一直都记住你的
我的心 我的眼 我的灵魂里
记住你
我对不起你
想你了
想你了
好痛 好。。